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企业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企业,必须面向市场,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站配和生产组织,也就是说企业必须具有应变能力,作为企业生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的生产车间管理,也必须具有一定的生产弹性。生产弹性是应变能力的重要基础。
弹性,通常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所具有的伸缩性。生产弹性,是指生产系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投入、转换、产出功能上具有快速反应能力,使其在产品品种、数量、质量、生产进度和产出时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保持和增加生产弹性,是为了提高生产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在所取得的效益与保有生产弹性所支出的成本之间取得平衡。可见,生产弹性本身含有经济性。生产弹性的设置,必须遵循经济合理的原则。
生产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生产系统中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组织管理应当具备随市场变化而迅速更新或重新组合的能力,简称应变能力;二是生产系统中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组织管理应当具备吸收和减弱市场变化干扰生产系统正常运行的能力,简称缓冲能力。前者是一种“以变应变”的能力,后者则是一种“以不变应变”的能力。
生产弹性表现为不同的形态。从生产要素来讲,有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对象、生产工艺、生产组织、劳动组织、管理方法等的弹性;从需求来讲,有品种和规格、数量、质量、交货时间、价格等的弹性;从范围来讲,有局部弹性和整体弹性。
作为区域性子系统的生产现场,其生产弹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地讲,有以下几个因素:
1、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信息包括市场需求、生产指令、生产方法、原始数据等等。现场信息收集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既决定着车间生产现场的组织管理,又影响着全厂的组织管理和经营决策,从而决定着生产系统跟踪市场需求,反映市场需求的能力。
信息首次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又取决于信息收集处理机构的设置、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信息收集处理手段的先进性。
2、生产内容变换能力
生产内容变换能力主要是指现场生产内容变换的速度及所能变换的范围。
(1)生产内容变换速度包括整个现场生产内容变换的速度和某一加工设备加工内容的变换速度,分别由原材料投入提前期的长短和设备调整时间的大小来体现。原材料投入提前期是,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投入比最好出产成品的日期所提前的一段时间,该时间越长,生产系统的生产内容全部更新所需要的时间也越长。设备调整时间也就是加工设备变换加工内容所需要的时间。设备调整包括“外调换”和“内调换”两部分。这里的设备调整时间是指“内调换”时间。
(2)设备的产品加工范围是指加工设备在不需要进行改装和调整、或调整工作量很小的情况下,能够加工的产品种数,它体现设备对生产内容变化的适应能力。
(3)工人的多品种加工能力体现工人对生产内容变化的适应能力。生产内容发生变化,工人的工作内容,包括工种和工作质量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工人应该具备多品种、多工种的加工操作能力。
3、计划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计划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体现为车间现场的生产作业计划对市场变化具有适应能力和缓冲能力。
4、生产指令发布方式
生产指令发布方式有推进式和牵引式两种,不同的生产指令发布方式,其缓冲能力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不同。后者对需求变动具有更好的适应性。